多数中国人对沙皮狗的认识,来源于国外皱巴巴的沙皮狗卡通形象。而对于南海大沥人来说,祖祖辈辈一直养着的“猎狗”、“土狗”,突然间以一种外来变种后的姿态成为了世界名犬。鹊起的名声,让原产地大沥一度形成几乎家家户户养沙皮的“盛况”,短短几年间,过剩的沙皮又遭遇了当作肉狗廉价甩卖的厄运。如今的大沥,已难寻正宗“骨嘴”沙皮狗的踪迹…… 形势骤变的沙皮狗狗市 早上9点,位于城南的大沥宠物市场开门营业了,喧嚣的狗市场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,远远就能听到各种狗吠声。摊主们忙着把笼子里的小狗摆到店门口,出生不久的金毛、萨摩耶、松狮等依偎在一起,不时有调皮的小狗挑起事端打打闹闹。成年狗多被关在店内的笼子里,轮换着被主人带出来遛遛。让人奇怪的是,若是像记者这样专门慕沙皮狗之名而来,眼前的景象很难理解——哪里看得到沙皮狗? 提起沙皮狗的话题,摊主们好像一下子被弹开,或者摇摇头,苦笑不语。对于当年跟风一般饲养沙皮狗的生意人来说,骤起骤落的行情最终让他们吃尽苦头。而对于为数不多的正宗沙皮狗热爱者,眼见着本地默默无闻的沙皮,突然备受宠爱,被混乱的市场搅和之后一下子又被抛入了谷底,不免痛惜。 所谓大沥沙皮狗,其实与卡通形象代表的“肉嘴”沙皮狗外形几乎两样。原产地的沙皮狗小时候也是浑身皱褶,但成长过程中皱褶慢慢消失,最终的躯体被毛为极短而竖立的单层毛,大沥当地形象地称为“马毛”。它们身形精瘦敏捷,嘴部貌似“瓦筒”,被叫做“骨嘴”,用以区别外国沙皮狗皱褶众多的“肉嘴”。一些传统的香港繁殖者认为,早期的沙皮具有较轻的骨量和比较长的腿,身上布满密密的马毛,头部也只有很轻微的褶皱。骨嘴沙皮在吻部的肉垫很少,整个吻部看上去瘦,从正面看两边的面颊消瘦,像被饿了好几天。肉嘴沙皮的吻部肉垫很厚,骨量也足,而轻骨量的沙皮在结构上很难承受这种头部硕大的肉嘴沙皮。 虽然大沥产沙皮狗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,但是在1989年秋天第一只“肉嘴”沙皮进入大沥之前,当地人并不知道沙皮狗已经具有的世界名气。对他们来说,这种当地的土狗并不稀奇,于是养殖户渐渐多了起来,沙皮狗的行情也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一点点看涨。 今年62岁的黄炳合也加入了这场养狗风潮,他从1994年开始专门养沙皮狗。黄炳合此前做了20年的三鸟(鸡、鸭、鹅)批发生意,70年代时每年就能挣五六万元,到了90年代,每年有20多万元的收入。等到养沙皮狗蔚然成风,老黄干脆抛弃了三鸟生意,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4000多平方米的狗场,养了120只沙皮,“根本不用去打听行情,家家户户都养,狗还没出生都提前预定了”。那时出生几十天的普通小狗卖1000多元,好的种狗,卖到两三万元。广西商人由于交通方便、养狗气候接近,来大沥买狗最多。香港的商人也来,一只普通沙皮经过他们转手,到境外至少卖到几千美元。老黄说,也有懂狗的人买正宗沙皮狗,自己配种繁殖,但是大多数人都喜欢“肉嘴”。特别是1997年,香港人买得多,多数人希望皮越皱越好,于是杂交狗的行情远远好过纯种狗,“杂交以后更贵,行情在1997年至1999年达到最高峰”。 60岁的黎永嘉是沙皮狗中国评审员,他回忆起大沥狗市的高峰期,“经我评审过的一只沙皮狗,在当时曾卖出了7.8万元的高价”。黎永嘉那时自己也有着11亩的狗场,养了100多只沙皮狗,现在只剩下200平方米内的10只改良后的沙皮狗。 “肉嘴”沙皮因为有“寿相”,受到市场行情的热烈追捧。但是真正养过“肉嘴”沙皮的人才知道,“这种狗很容易发臭”。国外杂交繁育的沙皮虽然外形讨喜,浑身的皱褶却不利于毛孔通气,分泌物积攒在了厚厚的皮肤里。并且它们疾病非常多,多数视力不好,眼疾严重,皮肤病多,往往还有缺齿、眼毛倒生、耳聋、单睾丸或睾丸缺失的毛病。坚持保存大沥沙皮狗的养狗人黄柱华说,“市场反响很快不好了,很多人开始以为是大沥沙皮狗毛病多,杂交狗搞垮了沙皮狗的名声”。 蜂拥的养殖热潮出现了恶果,黄炳合记得,“2001年开始,感觉就不那么好了,然后一年比一年差”。从小与沙皮狗一起长大的黄柱华于是心疼得不得了,“那几年虚高的行情不正常,内部人疯狂抢狗种,抬高了物价;一旦降下来,也低得不正常”。最后一只五六十斤的母狗,只能卖到五六十元,“很多广西人买去做白切狗肉”,这种“跳楼价”一下子几乎让所有人放弃了养沙皮。 有讽刺意味的是,一度被当地政府宣传为“沙皮狗养殖大户”的邓佐权,宣传资料仍旧能在南海政府网查到,他本人已经改行养猪了。沙皮狗这些年被当地政府当作“三农”特色之一,邓佐权培育出来的“袖珍沙皮狗”成为代表。可所谓“袖珍狗”根本不存在,黄柱华说,“他试图通过药物控制小狗成长,就好像要把正常人整成侏儒一样,当然会失败了”。 狗市如今在南海不太景气,记者见到的宠物市场已经明显萎缩,2003年前几百家生意人慢慢自发形成了露天的狗交易市场,基本以卖沙皮狗为主。新建的市场中,广东人觉得有彩头的“金毛”最受欢迎,萨摩、哈士奇、松狮也卖得不错,“但是价格始终没有北方市场高”。记者与大沥政府部门联系,参观了三四个规模不大的狗场,见到了几十只沙皮狗后,大沥狗会负责人坦言,“现在剩下养沙皮的狗场也就这么几个了”。 大沥沙皮狗后传人 近百个摊位的宠物市场,只有07号黄柱华的摊位,还挂着繁育正宗沙皮狗的牌子。在黄柱华的名片上,抬头是醒目的“濒临灭绝”四个红色的大字,下面注明自己是国宝原种骨嘴沙皮狗保存者、大沥沙皮狗后传人。黄柱华急于向大众澄清,正宗的沙皮狗完全不是国外皱巴巴的“大笨狗”的样子,“它们长大后几乎没有皱褶,灵活善斗,非常健康,是很好的家庭犬”。 黄柱华的狗场位于大沥雅瑶乡东约村,46岁的黄柱华是雅瑶当地人,而雅瑶正是历来的“沙皮狗乡“。原本东约村的一整个山头都被他用来养狗,光是沙皮狗就有120多只。遇到现在不景气的年头,多数场地出租给别人了,黄还剩下两千多平方米的两个狗场,一个是“柱记比特犬竞技中心”,一个是“柱记名犬发展中心”。发展中心门口的一幅题字是——弘扬中华文化,恢复祖国犬业。 下午时分,两个工人把20多只沙皮狗放出来玩耍,狗狗们非常灵活调皮,“蹭”地一下绕着山头跑开了,一会儿又跑到主人面前报到一下,站起来亲热地往主人身上趴,再快速地跑开去玩儿,像一群可爱的孩子。黄柱华指着狗的各个部位向记者辨别好坏,“正宗的沙皮狗舌头蓝黑色为佳,尾巴翘起来紧贴后背为好,后腿的跗骨垂直于地面,所以反弹力强”。黄柱华最宠爱的两只狗分别获得过大沥狗赛的冠军,黄褐色的母狗刚刚生完小狗,黑色的公狗取名“力波”,墙上的大幅照片是香港名主持陈启泰等四人和“力波”合影。照片中的“力波”昂首挺胸,姿态高昂,黄柱华说:“你看,四个人在它后面,但是它的尾巴始终高高上扬,神态自若,异常威风,没有半点害怕的感觉,这就是一只自信的好狗才有的姿态。” 黄柱华对沙皮狗的感情,与自己幼年的经历分不开。“沙皮狗真正是我祖先的遗产”,黄的父亲是雅瑶乡猎户,靠着一只猎枪养活了黄柱华兄弟七人,而沙皮狗就是忠实能干的猎狗,跟着主人在山上跑一天都不累。黄柱华的邻居是在当地名声响当当的“狗王滔”,后来成了他的师傅。“他98岁过世前,人都有些糊涂了,但是还在跟我谈狗。”“狗王滔”在90年前就开始了做沙皮狗的生意,黄柱华说,“那时候不会按现在宠物狗的标准去看,广东人爱斗狗,我们就从狗的各方面了解它是否善斗”。 没太高文化的当地农村人,习惯用方言、借助相似的实物来形容狗。黄柱华说,民间地道的沙皮狗形状上是“葫芦头”,姿态上称“鹅公头”,有着类似鹅一样上扬弧度的头颅,非常警觉,“完全不是国外皱皮狗笨笨的样子,只能低头走路,被东西撞了都没法抬头看一眼”。沙皮狗的嘴巴叫做“瓦筒嘴”,还有着“蚬壳耳”,短小而向前卷曲,打斗时可以防止被咬。身形上沙皮狗是“五短身材”,长度与高度的比例在8.5∶10~9∶10之间,接近正方形。沙皮的腿被形容成“推车腿”,腿的关节看上去有“S”型的弯曲,反弹力好,善于奔跑。背骨短,尾巴紧靠背部,所以肛门微微朝天,比较大。 黄柱华还曾拜解放前广州斗狗场人称“基叔”的裁判赵基为师,“现在华人圈基本参照基叔的方法来辨别沙皮狗”。基叔通过鉴别沙皮狗,能看出它适合的用途,有的适合打斗,有的适合打猎,有的则适合看家。黄柱华说,懂狗的人可以从狗的眼睛里看出相当丰富的信息,他们从眼睛的底色、眼砂、瞳孔大小分辨狗的好坏,“我们喜欢稳重一点的狗,眼睛不要太大,眼球不要太突出”。除了眼睛里流露出的性格特质,还要看狗的骨架。黄柱华说:“狗的骨架就好似盖了一个棚子,里边的内脏空间有多大,气门怎样,都有学问。”有了好骨架才能身形结实,肌肉结构是否有力也很重要,“这些都决定了为什么有的狗跑几个小时不累,有的一出门就喘气”。毛孔是否通风、鼻孔是否通气也很重要,“就好比汽车发动机一响,专家就能知道毛病在哪;我们一听沙皮狗喘气,就知道它的身体条件了”。 近几年,冷却下来的大沥狗市开始感觉到骨嘴沙皮狗面临绝种危机。接触多了,黄柱华私下告诉记者:“虽然我现在养了20多只沙皮,但是真正纯种的骨嘴也就两三只了。”黄柱华一直留意在民间收集沙皮,“就算是个宝贝,养在农村,大家也都不认识”,但是好的纯种沙皮已经非常罕见,于是“哪怕只有百分之五六十符合标准,我也收来”。他也养了几只“肉嘴”,“我几个品种都养,然后由我来说出骨嘴的优势,不然有些人会攻击我自己不养肉嘴,所以才说骨嘴的好话”。他感慨现在好多狗都被关起来养,“腿都不会走路了”。黄柱华经常带骨嘴沙皮上山捉老鼠,“现在不让打猎,我就训练它们捉老鼠,然后拍摄下来,让大家知道,骨嘴沙皮是非常健康的好狗”。黄柱华训练的狗,卖价一直比别人高,“70年代我的狗就卖十二三元”。现在黄柱华非常希望能在香港找到纯种沙皮的狗种,“不然我的这几只,会有近亲繁殖的危险,我觉得纯种沙皮狗现在比大熊猫还稀少啊”。 原产地的责任与纷争 作为沙皮狗的原产地,南海大沥需要做沙皮狗的血统证明书、检疫工作、纯种标准问题等工作,而这些对于大沥是陌生而新鲜的。黄柱华说,虽然他养了30多年的沙皮狗,可是文化程度不高,还不能写文章来论述这些问题。大沥沙皮狗会在1994年左右筹办时,中山大学名犬研究会、香港沙皮狗会等都提供了指导帮助。 上世纪70年代,“肉嘴”沙皮狗在美国声名鹊起之后,美国的繁殖者是不知所措的,他们既没有拥有过沙皮,更没有繁殖沙皮的经验。在早期的岁月里,人们尝试了很多诸如此类的实验,一些繁殖计划被非常仔细地制定,并在异常紧张小心的监督下完成。但还有一些繁殖是在无计划中进行的,那些人希望用最短的时间繁殖出更多的幼犬,但带来的结果一定是负面的——这样繁殖出来的幼犬在类型和结构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。 黄柱华记得,大沥第一份纯种沙皮狗的标准草稿,是组织了七八十名养殖者共同讨论的,“每个人还回家给狗量身高、称体重呢”。1995年举办的第一次大沥狗赛,成了养狗人最为称道的一次比赛。“非常公正,大家的兴致也很高。”而一场比赛下来,“得了名次的狗身价当场翻几倍”,有利可图的养狗业随后成了一些官员参与的活动。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狗协成员提到,在某场狗赛中,一个负责人家里的狗就连续得奖,“到第二场观众就纷纷退席了”。交易严重也使大沥狗会多数会员退会。如今狗市不景气,纯种狗数量少,养殖户兴致低,狗赛要举办起来更是困难。 黄柱华说,要培养一只好狗,在它成长过程中至少要参加四次狗赛。从三到六个月、六到十二个月、一到两岁、两岁以后,都应该分别有机会去比赛,这样它才知道一只好狗的标准是什么,胆量和气度也不一样。“其实和养小孩一样,从小就带他见世面,他就会与众不同。” 香港的纯种沙皮狗爱护者也早已行动起来,他们已经有一个名为“香港沙皮狗会”的法定组织,现在又出现了一个以骨嘴沙皮为主的“中国犬保护会”。这两个组织的会长都是李福华先生。由于香港沙皮狗会直属受FCI认可及规管的香港狗会之下,如果要单揽狗展,需要按照国际规则执行,比如只有香港狗会会员才可参加,同时要有获认可的血统书,很多在港的骨嘴沙皮主人不能参加,够资格的狗主寥寥可数。所以新成立的“中国犬保护会”旨在为保护骨嘴沙皮做更多的工作。 来源: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:吴琪
|